• <th id="q5zv0"></th>

  • <th id="q5zv0"></th>

      <object id="q5zv0"></object>
      <tr id="q5zv0"></tr>

      <nav id="q5zv0"></nav>
    1. <pre id="q5zv0"></pre><pre id="q5zv0"><small id="q5zv0"><track id="q5zv0"></track></small></pre>

       
       
          處長信箱    
       
       
        教師之窗
        學生園地
        公共服務區

      1.“新時代高教40條”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本科教育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占據基礎地位。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必須堅持“以本為本”,全面推進“四個回歸”。

      為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定不移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20189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俗稱“新時代高教40條”等文件,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迫切要求持續深化教育教學制度改革,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保障。

      “新時代高教40條”提出,經過5年的努力,“四個回歸”全面落實,初步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建成一批立德樹人標桿學校,建設一批一流本科專業點,引領帶動高校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能力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和教師育人能力顯著增強;協同育人機制更加健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高等學校質量督導評估制度更加完善,大學質量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年,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2.“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即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是對文、理、工、農、醫、教等領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做出的具體安排,旨在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拔尖人才培養體系,在系列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養計劃1.0的基礎上,通過拓圍、增量、提質、創新,擴大各個計劃的實施范圍,增強各項改革舉措的力度,提升改革發展的質量內涵,探索出一套人才培養的中國模式、中國方案和中國標準。

      3.“四新”引領高等教育未來

      20183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教高廳函〔201817號)。后來新工科逐漸擴容為“四新”: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新工科與新醫科、新農科交織交融、交互發展,新文科為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注入新元素,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為新文科提出新命題新方法。

      新工科。中國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在新經濟、新起點這樣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概念。新工科又分為高校和社會兩條線。對高校來說,新工科首先是指新興工科專業,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人、云計算等原來沒有的專業,也是對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最后實現更新的理念、更好的模式、更高的教育質量。對社會來說,新工科強調的重點則是新結構和新體系。新結構要與產業發展相匹配,既面向當前急需,又考慮未來發展。新體系是促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即新工科既要服務于高校傳統工科的教育升級,又要服務于社會中已經運行的新興產業發展。

      新醫科。為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要求,提出了從治療為主到兼具預防治療、康養的生命健康全周期醫學的新理念,開設了精準醫學、轉化醫學、智能醫學等新專業,實現醫學從“生物醫學科學為主要支撐的醫學教育模式”向以“醫文、醫工、醫理、醫X交叉學科支撐的醫學教育新模式”的轉變,打造中國特色的“新醫科”教育新體系,培養能夠適應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革命和以合成生物學為代表的生命科學變革,能夠運用交叉學科知識解決未來醫學領域前沿問題的高層次醫學創新人才。

      新農科。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新時代對高等農林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靶罗r科”建設的目標是為了更加有效保障糧食安全,更加有效服務鄉村治理和鄉村文化建設,更加有效保證人民群眾營養健康,更加有效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著力培養農業現代化的領跑者、鄉村振興的引領者、美麗中國的建設者,為打造天藍山青水凈、食品安全、生活恬靜的美麗幸福中國作出歷史性的新貢獻,并為世界高等農林教育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新文科。相對于傳統文科進行學科重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諸如此類的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旨在培養超越現有專業局限與學科局限,專業素養高、學術能力精、綜合實力強、有創造視野的新人才,培養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先進文化,培養優秀的社會科學家。新文科體現了人文社會科學的一般特征,同時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其一,戰略性。新文科建設要服務國家應對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增強我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表達能力;服務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解決與人們思想觀念、精神價值等有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其二,創新性。新文科建設要通過新的學科增長點,對傳統學科進行轉型、改造和升級,尋求我國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新的突破,實現理論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其三,融合性。新文科建設涵蓋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多個學科的交叉、融合、滲透或拓展,也可以是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交叉融合形成的文理交叉、文醫交叉、文工交叉等新興領域。其四,發展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研究的問題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許多新問題會隨著社會發展層出不窮,且問題解決并無固定模式,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調整、日臻完善。

      4.兩個“雙萬計劃”對標一流本科教育

      依據“新時代高教40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分別實施一流專業與一流課程建設的“雙萬計劃”,打造新時代本科教育的“金?!迸c“金課”,全面夯實本科教育基礎。

      20194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教高廳函〔201918號),提出主要任務是20192021年,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0000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
         2019
      10月,教育部發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明確提出,經過三年左右時間,建成萬門左右國家級和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秾嵤┮庖姟吠瑫r發布了《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薦認定辦法》,提出在高校培育建設基礎上,從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門左右線上一流課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6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500門左右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000門左右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認定工作。

      5.淘汰“水課”,打造金課

      教育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8621日)指出:高校還存在一些內容陳舊、輕松易過的水課,有人說,現在是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這種現象應該扭轉。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

      吳巖司長提出了“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所謂“高階性”,就是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所謂“創新性”,是課程內容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呈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所謂“挑戰度”,是指課程有一定難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老師備課和學生課下有較高要求。相反,“水課”是低階性、陳舊性和不用心的課。

      6.立德樹人是根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積極穩妥推進新時代高等教育綜合改革,高校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優化現階段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進而全面提升全省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新時代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出發點、立足點,積極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思想水平、高政治覺悟、高道德品質、高文化素養的優秀人才,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7.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要全面加強課程和專業思政建設,強化每位教師立德樹人意識,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每門課程,建設一批思政教育效果顯著的精品專業課程,打造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堂,選樹一批課程思政優秀教師,推動形成專業課教學與思政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8.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堅守“四個相統一”

      “四有”好老師。2014年第30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發表重要講話,勉勵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四個引路人。2016年第32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疾觳l表重要講話,強調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四個相統一。2016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99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坏卡 国产伦精区二区三区视频
    2. <th id="q5zv0"></th>

    3. <th id="q5zv0"></th>

        <object id="q5zv0"></object>
        <tr id="q5zv0"></tr>

        <nav id="q5zv0"></nav>
      1. <pre id="q5zv0"></pre><pre id="q5zv0"><small id="q5zv0"><track id="q5zv0"></track></small></pre>